文号 索引号 关键词
主题分类 工作动态 体裁分类 服务对象
三十三载洒甘霖——记全国第一座恒压喷灌试验工程
文号: 索引号: 发布部门: 发布日期:2017-12-10
发布部门: 发布日期:2017-12-10 视力保护色:

郏县紫云山西麓是南北长9公里、东西长约4公里的浅山丘陵区,地下水埋藏较深,成井条件较差,不适合大范围农业灌溉,庄稼只能望天收。

1984年,全国第一座恒压喷灌试验工程在此建成,水网纵横在地下穿行,北汝河水通过恒压喷灌工程让土地焕发出勃勃生机。

全民动员,修建水利工程


1980年,原水利水电部在安排国家“六五”计划时,确定由该部科技司立项建设节水灌溉试验工程,并将其作为国家“六五”计划十大科技工程之一、“六五”期间重点攻关课题。原水利水电部组织专家赴国外考察,结束后组织全国科研单位及有关高校在山西、河北、河南等地选址。

“这里北汝河常年流量为3050立方米/秒,选址地的河岸为整体岩石,形成了天然的蓄水池,地下潜水丰富,北汝河郏县段即使断流100天,地下潜水也能满足农业灌溉需求。”郏县恒压喷灌工程管理处主任张国旺说,经过比较,原水利水电部确定在郏县堂街镇孔湾村北的北汝河河段建设全国第一座半固定管道式恒压喷灌试验工程。郏县成立了工程临时建设指挥部,统一领导工程建设。

今年62岁的堂街镇孔湾西村村民孔德义至今记得,1982年的冬季,镇上通知说要修一个水利工程叫恒压喷灌。“那时候家家户户都是担水浇地,恒压喷灌是什么样子?大家都在猜测。我就想着像一打开开关,北汝河的水就像下雨一样从天上落下来。”孔德义说。

按照修建计划,在堂街镇孔湾村北的北汝河岸边,以原堂街镇北汝河提灌站为基础,首先铺设800多米长的输水管道。“那个年代哪有施工机械,村里把任务一分,每家每户就都下地去挖沟了。”孔德义说。

虽然是义务工,但是村民们积极性很高,不到半月就完工了。同时,堂街西、孔湾东、堂街东、李世和庄东、李世和庄西、南谢庄、曹庄、孟庄、上李、小谢庄等村的村民都行动起来,开挖总长2210米的输水管道。

经过近两年的努力,19846月,郏县恒压喷灌试验工程终于竣工,8月底通过国家验收。当年911日,人民日报头版刊发了这一消息。

“水利工程的生命在于质量,过硬的质量就是水利人对党的水利事业的忠诚。”郏县人大常委会党组成员、副县级干部,县水利局原局长王天申说。一期工程的地埋管于1984年铺设完成,到现在历经33年,95%的管道仍在正常使用。

让水利工程真正为民所用,发挥出应有的效益,更是水利人对人民的忠诚。从1999年开始,时任郏县水利局局长的王庆生就提出,将郏县恒压喷灌试验工程管理处管理人员培养成为一支吃苦耐劳、乐于奉献的稳定队伍。

今年67岁的姬学志是1996年全国水利系统模范工人,2009年全省劳动模范、全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建市五十周年“兴市模范”,他从1997年至2012年一直担任郏县恒压喷灌试验工程管理处副主任。

“每年2月中旬,麦苗返青要浇返青水。管理处要提前做好应对用水高峰的准备,我们通知职工全体集合对进水涵洞的淤泥杂物进行清理,没有特殊情况不许请假。”身为共产党员的姬学志每次都带领管理人员跳到齐腰深的河水中,清除淤泥杂物。

姬学志说:“我们就是为了帮堂街镇的山区群众浇上地、浇好地,让他们多打粮食、多收入。”


33年间,郏县恒压喷灌试验工程累计为群众供水近3000万立方米,浇灌农田165万亩次。

忠诚负责,处处为群众着想


“水利行业有句话叫二分建设八分管理。有些水利项目技术要求并不高,关键是怎样重视老工程,让设施长效运转。”王天申说,郏县在工程刚刚建成时就成立了副科级的管理机构——郏县恒压喷灌工程管理处,在县级财政困难的情况下,每年定补4万多元的切块经费,保障了管理队伍的工作经费和工程养护经费。

1992年,在连续运行10年后,恒压喷灌工程管理处因设备老化、经费紧缺而运转困难,时任管理处主任的张发现向堂街镇政府求援。

“国家投了近200万元建了这个水利工程,我们在这里主政,如果垮了,上面对不起组织,下面对不起百姓。”当时主管农业的副镇长王庆生向堂街镇党委班子汇报了此事。

堂街镇随即召开会议研究解决办法,最终决定灌区内行政村每人每年缴5斤小麦,随农业税及夏粮征购上缴,作为灌区基本经费,折价为每年约5万元,并按程序上报了有关手续。

“喷灌项目服务的、受益的都是我们这14个责任村,恒压遇到困难了,我们应该扶持它。”在堂街镇召开的灌区14个行政村会议上,王庆生将计划的灌区经费用途进行了详细说明。14个村的党支部书记先后表态,支持恒压管理处渡过难关。

恒压喷灌试验工程离不开政府的支持,更离不开群众的爱护。按照张国旺的话来说,对恒压喷灌负责不光是保证工程顺利运转,还要满足群众的需求,确保工程发挥最大作用。


“白天大家要动起来,确保地里500多个阀门开闭顺畅,立刻修复出现的故障。故障抢修不过夜,群众不误农时。”“晚上要安排好值班,根据天气预报计算蓄水量,确保第二天满足群众需求。”33年间,每到用水高峰期,虽然恒压喷灌试验工程管理处工作人员大多是堂街镇本地人,但他们没有节假日,吃住在单位,因为他们知道群众最怕浇不上水。

“哪块地旱了,要通知村民,提醒浇地。”“遇到留守妇女、老弱病残浇地,不能只开开阀门就不管了,要帮他们铺管子浇好地。”“要根据当前农作物的需水量,提醒群众适度浇水,确保群众提高收益,不花冤枉钱。”33年间,恒压喷灌试验工程管理处形成一系列不成文的规定,对村民负责已深入人心。

今年715日近12时,堂街镇小谢庄村的一条直径为500毫米的供水管突然爆裂,水流喷出近50米,大水瞬间将村民邵国利家的八分烟田变成泽国。

“走,赶紧去。”张国旺立刻打电话通知泵站关闭阀门,同时带着工作人员刘绍伟、高冠军、赵廷杰、侯长治顶着烈日赶到了现场。


“别费事了,救不活了,烟叶不敢浸水,一浸水半天就死了。”邵国利说。


“既然来了,我们能救活一棵是一棵。”张国旺和工作人员立刻脱去鞋袜,跳入水中,使用水桶、脸盆排水。


眼看排水来不及,刘绍伟开着自己的面包车返回管理处,将汽油机水泵运到现场。


当日近15时,积水被排尽,最终损失大约一分地的烟叶。

技术改造,老工程焕发新的生命力


恒压喷灌试验工程作为水利部管理项目,始终得到了原设计单位——水利部、中国农业科学院新乡农田灌溉研究所的重视。


1984年从武汉水利水电大学毕业的黄修桥刚分配到中国农业科学院新乡农田灌溉研究所,就被派往郏县恒压喷灌工程工地参与工程建设。

如今已是研究所党委书记、副所长、教授级高工的黄修桥对恒压工程的建设和发展倾注了大量的心血。在他的推介下,20093月,由中国工程院院士山仑、李佩成、于振文和十几名水利博士生组成的国家节水灌溉科研组,专程到恒压灌区调研。山仑院士说:“看了郏县恒压喷灌工程的管理和效益,我很高兴,一个试验工程运行了这么多年,不但没有荒废,还在健康地发展,这在全国实属罕见。”

15年设计寿命到期、完成了恒压节水灌溉实验数据积累上报使命后,郏县恒压喷灌工程管理处不守旧、不满足,自我改革、逐步创新,从2002年开始进行多次扩建和技术改造。

2002年至2005年,郏县水利局自筹资金200万元,利用恒压喷灌工程的输水主管道,先后在文安寨山最高处建高位蓄水池两座,铺设管道2.3万米,使堂街镇的孔东、孔西、堂东、堂西等5个行政村的6000余亩望天收土地变为旱涝保收田。

2006年,郏县政府投资130万元,对运行了24年的恒压泵站的机电设备全部进行了技改和更新,提升了工程供水能力。

2009年,在水利部、中国农业科学院新乡农田灌溉研究所的支持下,郏县恒压工程争取到水利部1000万元资金,新建泵站一座,铺设管网3.67万米,新增改善高效节水示范园区面积1.3万亩。

2013年,郏县争取中央财政统筹资金投资1000万元在北汝河下游龙王庙沟村新建泵站一座、调蓄水池四座,铺设主管道3.5万米,新增改善灌溉面积1.12万亩,恒压喷灌工程开始扩大到与堂街镇毗邻的李口镇。

2014年,郏县争取农业水价综合改革试点资金1500万元,进行田间工程升级改造和体制机制改革创新。涉及堂街镇、李口镇14个行政村1.5万人、4500户用水户,控制灌区面积2.25万亩。在河南省第一个探索建立了农业用水分类分档水价、IC卡精准计量收费、“两证一书”农民协会管护田间水利设施的新模式。

如今的恒压喷灌工程灌区面积从起初的6397亩达到3.3万亩,覆盖堂街镇、李口镇20个行政村、2.5万人。该地区粮食单产由过去的400-500斤提高到1000斤左右。同时,依托灌区高温度、富含微量元素的灌溉用水,灌区种植的优质烟叶“山儿西烟”成为中国著名的烟草原料。

33年间,恒压喷灌工程为水利部新型灌溉试验积累和提供了大量的科研数据资料。2001年,郏县恒压喷灌工程作为首要内容在水利部举办的“国际水利水电技术设备展览会”上,向国内外与会代表展示和推介。

“郏县恒压喷灌试验工程之所以持续运行33年,主要得益于县委、县政府对水利工程管理的重视支持、得益于工程选址科学合理、得益于管理队伍的执着坚守和忠诚奉献、得益于乡村的协作支持和不断满足群众的用水需求,也得益于与时俱进和不断创新。”郏县水利局局长赵志伟说。(平顶山日报社 王孟鹤)

附件下载: ||||||||||||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网站纠错
河南省bet365亚洲版版权所有 ICP证号:豫ICP备05017763号-1
豫公网安备 41040002000001号 请使用IE11或更高浏览器浏览 访问量:5298599次